人不多,只有707级别尺寸的飞机会飞,所以旅客还是要用舷梯登机和下机。
\n
幸好1991年坐飞机依然还算是比较稀有的享受,大多数人并不讲究,用舷梯也不觉得苦。
\n
“风真大,南方也挺冷的,阴嗖嗖地。”
\n
王富走出舷梯时,就忍不住抱怨了一句。钱塘的二月底,温度并不算很低,但冷得湿度大。
\n
他是一个二十五六岁光景的年轻人,长得还算勉强可以,就是髮际线有点高,要靠迂回的分头髮型遮掩。饱满的咬合肌与双下巴,会在女人那儿减分,却也符合坚毅之士“地阁方圆”的面向要求。
\n
不过如果考虑到他的职业,按照后世的逻辑,这种人肯定是属于“我变秃了,也变强了”的业务好手吧——不要误会,他并不是码农,只是来自京城的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研究员。
\n
不过也就随口抱怨一句,然后一飞机的人就分流走出接机区,各自找交通工具离去。
\n
王富要去秀州的桐县,看到机场出站口指示牌就有指示专线大巴,他便径直走了过去。
\n
专线大巴是福建厦州生产的高端大客车,比国内如今的公交车和长途车都好,崭新地车型,看着就觉得舒坦,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感。
\n
排队登车的时候,王富感觉到背后有人拍了他一把。
\n
“小老弟,纯北方人吧?一看你就不适应南方天,别看这种日子天气预报里不算冷,那湿气是入骨的——飞机上我就注意你了,看你的样子,也是搞技术的,要去秀州找机会吧?一会儿坐一块儿啊。”
\n
王富连忙回头看去,身后是个三十齣头年纪、同样理工男打扮的方脸胖子,王富稍一回忆,就记起在飞机上的时候就见过对方,只是当时大家并不知道对方来路,也就没有交谈。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