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这老哥俩认真对待之下,还是无惊无险地谈下了条件。
\n
尤其是王东,毕竟是一家万rén dà厂派出来的考察代表,他追求的从来都不是本人跳槽,而是来探探路,看看这儿能高效、体面地安置多少人。
\n
京城电子管厂日子不好过,在京城的国企圈子里也是出了名的。
\n
厂里的领导层也不觉得需要担心人才流失问题,反正跟松下合资了彩管厂之后,厂里的技术骨干很多都因为知识结构老化、又缺乏技能升级再培训的渠道、机制和预算,就那么吊着。
\n
说句题外话,京城电子管厂跟松下合资的那个彩管厂,是1987年开工的,一开始只是做当时意义下的“高清”彩色显像管,可后来进入90年代也渐渐走上了“电浆”这条路线,最后跟着松下系一起没落了。
\n
反而是坚持自立门户出来的boe{京东方},没有历史包袱,走上了液晶路线,后来翻身了。这也是创新者的窘境的一个残酷写照——你在上一个技术世代做得越好,你就越捨不得放手自己的优势,迟迟不肯进入下一个“大家从头来过,同一起跑线重新竞争”的赛道。
\n
就好比,布列塔尼亚人第一个造出了无畏舰,确实废掉了自己70多条前无畏舰乃至更老式主力舰的战斗价值。可是换个角度,1905年的时候布列塔尼亚人要是不革自己的命,耗着,等德国人先造出了无畏舰这个概念,那说不定布列塔尼亚人会死的更惨,也许一战就崩了。
\n
换代的时候,上一个世代的存量是毒药。不敢吸星dà fǎ自散内力,就上不了一个新台阶,只会走火入魔。
\n
京城的国资管理部门,从去年就开始谈优化分流,如果技术人员肯走、接受安置,外地单位也愿意要,还保证待遇,国资管理巴不得减少点包袱呢。
\n
毕竟少一个人留在京城,光物价补贴国资管理部门就能一个月少发20块钱呢,南方合资企业这是在为国家减负啊。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