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请通广东米谷。福州、兴化、漳州、泉州之粮大半取足于广东。广东雷、廉、高、潮等处地阔收多。两省抚、按不问丰歉,概计予籴粜和资,通商互惠!”
\n
户部充其请。
\n
四月十五日,御史张蒲奏行制钱之事:“钱法之坏,实由于王府私造。近复阻滞,至如制钱行于民而不行于官,疏通无术。请自宗禄、官俸,下至户口、商税、驿递、工食悉准兼搭制钱。钱粮除起运外,罚赎除积谷外,银、钱兼收。援事例者,搭钱十分之二。省直复开宝源官局,铸万历制钱。原使古钱地方,新旧兼用。严禁王府责成长史等官。”
\n
万历帝从其议。
\n
五月二十三日,内阁首辅王锡爵致仕。
\n
……
\n
王锡爵,字元奴,号荆石,南直隶太仓州人。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累官至祭酒。万历十二年冬,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万历十八年,王锡爵上疏请预教皇长子、立皇太子,万历帝不听,于万历十九年六月再次归里。万历二十一正月还朝任内阁首辅,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大学士,万历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再次致仕。
\n
王锡爵致仕的原因就是大明历史“争国本”事件的重要的一波“三王并封”,就是万历帝打算将皇长子、皇三子、皇五子全部封王,这引起了朝臣们的渲然大波,作为皇帝背黑锅人选的王锡爵顶不住压力,只好致仕。
\n
从万历十四年三月开始,一直到万历二十九年八月,“争国本”事件中,朝臣先后与万历帝相争十几年,全部都是围绕着能否早日立皇长子为太子之事进行。在这场效量中,共有四任首辅去职,有数百位官员被罢官解职,但最后还是朝臣们胜利,万历帝屈服。由此可见大明文官们的力量。
\n
黄来福的评价是,在大明做皇帝太痛苦,这个皇帝就是让他来干他也不干啊。
\n
内阁首辅王锡爵致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