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当然了,虽然丰臣秀吉身材矮小,发起怒来就像一只暴跳的猴子,不过他毕竟是统一日本的卓越人物,吸取了第一次侵朝战争的失利因素,此次大战,他决定慢慢夺取朝鲜的土地与人口,不再如第一次般的急迫。他兵分两路,分指朝鲜的全罗道和庆尚道,意图先占两道,再沿海筑城,巩固阵地,相机与明军决战,再图北进。
\n
从丰臣秀吉的部署来看,他对此次战事己无必胜信心,缺乏第一次侵朝之战的雄心壮志。而对于他手下的各将官大名们来说,相比第一次侵朝之战,大多数人己是没有了以往的锐气,厌战思想严重。特别是许多普通的在朝日本士兵,更是逃亡现象严重。
\n
早在第一次朝鲜之战后,在双方停战期间,丰臣秀吉一边与大明议和,一边就命令驻朝的日军大量筑造城堡,以图永久占领。几年中,不但日本国内的民众为了输送在朝日军的粮饷,忍受了大量的兵役徭役与赋税负担。就是那些驻扎朝鲜前线的日军士兵们,也个个成了苦力,每天为了建造那些牢固的倭城而拼死拼活。没日没夜,饭又吃不饱,这让许多士兵病倒累倒。加上朝鲜冬天的酷寒,让在朝日军士兵们普遍在冻饿边缘上挣扎,缺医少药,苦不堪言。
\n
眼见不是累死,饿死,冻死,就是逃回日本国内被砍头,许多日本士兵兴起了投靠朝鲜人的念头。此时的日军,当然不能与二战时有强烈武士道精神与民族主义精神融合的日军士兵相比,他们并没有什么民族与国家观念,只要能活命,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呢?
\n
一时间,日军叛逃现象严重,最有名的,便是加藤清正部下的沙也可率军三千人叛逃朝鲜,并传给朝鲜国铁炮技术。朝鲜为了表彰沙也可的功绩,特赐其名金忠善,永久住在朝鲜。此外还有在万历二十三年底时,长宗部三千人集体哗变,逃回日本。
\n
虽然到了万历二十四年底,随着日军大部纷纷前来,叛逃现象有所好转,然后日军上中下层中,厌战思想还是严重,特别是主和的小西行长,多次向朝鲜人透露欲入侵的情况。只有前次侵朝俘获朝鲜王子而又未受到多大损失的加藤清正最为积极。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