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生火铳一万杆,刺刀一万把,而且必须严格保证质量!”
\n
刘天禄定时脸有苦色,黄来福又道:“考虑到我们军工厂很快还要造炮,而且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这工厂的规模必须扩大,匠工人数需要达到万人以上,本督会专门拨款下来,到时军工厂的建设,相关人数的招募,由你刘局长全权负责了!”
\n
听到这里,刘天禄定时大喜。
\n
……
\n
五日后,五寨堡军工厂。
\n
随着五寨堡军工厂的扩大,工厂的地址,早己搬到了城北外,这里守卫森严,地盘广大,就如同一个小军堡一般。
\n
此时在军工厂内,热气冲天,叮当作响的声音不绝于耳。经过多年的经营,这里己经集中了大明许多优秀的匠工,五寨堡对军匠的优厚待遇,还有良好的激励体制,都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工匠们从各地来到五寨堡军工厂内。
\n
现在的五寨堡军工厂,就算人数略有些不如工部的军器局及内府的兵仗局,但在每年武器的制造数量上及质量上,却是远远超过他们。
\n
不过论起优秀的军匠们,其实五寨堡军工厂颇有些不如上面二地,这些年中,其实黄来福己经在尽力吸收人才了,特别是万历年中的火器发明专家赵士祯,更是黄来福曾经渴望的对象。这家伙改良了鲁密铳,发明了迅雷铳及掣电铳,是个大大的军事人才。
\n
很早时,在这家伙还在京师鸿胪寺内做着八品的小官时,黄来福就拉拢他,遗憾的是,不管黄来福怎么说,这家伙就是不愿意到五寨堡来,黄来福请了几次,他都无动于衷,最后黄来福一怒之下,便不理他了。
\n
不过就算人才不如,但五寨堡胜在的是优良的制度,就算人才上不如上面二地,但在武器产量及质量上,却是它们所望尘莫及的。五寨堡军工厂中生产的各样武器,己经成了精品的代名词。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