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涟河边,已成五寨堡标志景物的黄来福大水车仍是不停地转动着,而这种水车,已经沿河林立十数轮,大功率地,时刻灌溉着河边的各处田地。充足水源的灌溉,再加上大农场似的先进劳作方式,眼下结果已经出来了。
\n
这黄来福大田庄有着周边近千亩土地,是黄家早期在五寨堡私人占有万亩田地中最优秀肥沃的部分,而这庄丁制,最早也是由黄来福大田庄开始的,因此黄来福大田庄的庄丁们平时都有一种优越感,因为自己比起其它农场的屯丁来,自己算是大人最早身边的人。
\n
而黄来福大田庄等黄家私人田地,由于不需要分红给五寨堡其它军官,这各种待遇奖励,又会比五寨堡其它农场会来得多一些。
\n
此时在河边田庄处的一片田地上,田庄管事王伴哥看着眼前麦浪滚滚,手捧沉甸甸的麦穗,忍不住嚎啕大哭,看惯了以前田庄内凄惨的收成,没想到今年田庄内会如此大丰收。据他的估计,今年这黄来福大田庄的千亩地,一亩产粮竟可达三石之多。
\n
三石是多少,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长沙等地,是湖广产粮最多地方,也是大明知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也不过亩产稻米三石。就是嘉兴,湖州等地,水稻的最高产量不过四石。这还是江南的稻米,如果放在北方的各种小麦中,最好的良田,在风调雨顺的丰年中,最多也不过亩产二石,普遍来说都是一石,如遇到什么天灾人祸,亩产个几斗,甚至颗粒无收是很正常的。
\n
五寨堡这样一个苦寒之地,竟可亩产麦子三石,这是多么惊人啊。
\n
王伴哥算是大田庄的老人了,当年还是黄家的佃人时,他就是田庄中为首的佃人,黄来福改革田庄制后,他又成为了黄来福大田庄的管事,从此告别了忍饥挨饿的日子,过上了衣足周全的生活,大家都是讲良心的人,黄大少,现在是黄大人了,如此仁厚,如果大家还不努力做事,那还是人吗?
\n
虽说黄来福制定的田庄制,有关于懒惰之人,要受到严格处罚等规定,但大家都在自觉做事,从来不敢偷懒,现在终于换来成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