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年一年的余粮了,不但偶尔能沾点荤腥,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能敞开来吃东西,和添置家什,购买布匹了。就连那些以前很苛刻的地主们,在见到皇上似乎在很多政策上偏袒农民,很多嘴脸也都收敛了起来。对家里的长工短工,雇农什么的都客气了许多。由此,很多农民家庭,都在家里供上了永泰皇帝的像。
要说现在布匹,还真是比以前便宜了十分之九。据说大赵机关司中,发明了一样机器,可以通过水流,烧煤等手段产生电力推动。用电力一台织布机器,能连续不断的工作,而且同样一天织的布匹,能抵得过以前上百人。
但大赵却并没有出现很多织布妇女没有活干,从而饿死的场面。在出现这种机器的时候,官府就统计了全国所有从事织布业的男女织造工。并把大多数人统一了起来。建造了一座座的大型织造场。那些女性占据多数的织造工人,如今她们不需要再辛辛苦苦的起早贪黑的劳作了,只要操作好那些机器,把握好质量关就行。每天获得的钱财,就比当织工的时候多了好几倍。
由此,大赵的布匹产量在一年半里,几乎呈几何级的爆炸式增长。产量几乎是以前的上百倍。由此,使得布匹价格也是一路猛跌,很多普通的老百姓都买得起衣服料子了。除此之外,大赵的官府和民间商队,会将一半以上的布料产量,长途跋涉运送到欧洲去。虽然获得利益几乎有一倍之多,但比其本地的布料不论从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要低上不少。
由此,在利益驱使下,当地的商人自然是订购这些来自神秘东方的布料了。加上一些炒作,使得大赵的布匹,在欧洲还是极为受欢迎的。但是,却也将欧洲的刚刚开始有些萌芽的织造工业,打击的遍体鳞伤。他们的珍妮纺织机,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和大赵的那些电气化机器相提并论,大量的大赵棉布和羊毛布料充斥于整个欧洲世界,使得欧洲各国的纺织业呈现出一片萧条状态。他们只能跟着降价,但与大赵布匹同样一个价格的话,他们基本没什么赚头,有的还会小亏一些。
由此,很多纺织工人组织了起来。号召大家抵抗大赵的布匹。并在纺织业较为发达的英国,以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