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赵祯最终的目标,始终应该是着眼于整个国家之上。
但是,事有轻重缓急,想要做事,首先第一位的,是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这是一切的前提。
前世的赵祯,一辈子都在宫城里头打转,所以,他的记忆里头,对于整个宫禁制度的状况,知道的清清楚楚。
这段时间,赵祯抽时间将记忆力和内宫相关的一切都理了一遍,其中有两个代表性事件,非常能够说明状况。
第一件事,是庆历八年的仁宗皇帝遇刺事件。
偌大的一个皇城,区区四人,如入无人之境,竟能从崇政殿,一路杀到皇帝的寝宫。
以致于,最后需要曹皇后指挥殿内侍奉的宦官宫女抵抗,才能戡平祸乱。
单此一事,便可让赵祯失去对宋朝所谓森严宫禁的信任。
与此同时,和防备松懈到几个人就可以持剑威胁皇帝人身安全相对比的,则是嘉佑五年,仁宗的亲生女儿福康公主,因在婆家被辱,夜叩宫门,仁宗下令开门,却因违背典制,而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两件事的具体状况是何,暂且不谈,但在赵祯看来,二者都共同说明了一个状况。
那就是,作为皇帝,至少是历史上的仁宗皇帝,对于他自己居住的这座皇城,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所谓森严的宫禁宿卫制度,只是在用不着的时候森严,真正用得着的时候,半点作用都起不到。
这种筛子一样的内宫,绝不是赵祯能够容忍的。
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