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魏忠贤残害得最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涟和左光斗。
杨涟,自小就是读书天才,他五岁就学外塾,性敏慧,书过目辄成诵,塾师为之称奇。
他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党方兴的时期。
他对于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非常敬佩。
每遇东林讲会,杨涟一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与东林诸君子探讨性理之学,共商治国之道。
这样一来,杨涟被吸引入东林党,成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杨涟考中进士,于礼部观政,之后,出任常熟知县。
杨涟为真实了解当地民情,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深受百姓拥戴。
后来,他因“举廉吏第一”,升为户科给事中,不久又改为兵科右给事中。
杨涟为人光明磊落,不肯奉承权贵。
他在明神宗朱翊钧时,就展露了这样的个性。
朱翊钧已多年不见朝臣,而郑贵妃与外朝的官吏多有勾结,离间皇帝与太子朱常洛的骨肉之情。
杨涟识破了郑贵妃的阴谋,深深为太子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他看来,太子是一国之本,“国本”动则天下乱。因此,他把稳定太子的地位与爱国忠君联系在一起,坚决支持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朱翊钧久病不愈,本应召朱常洛入御榻前侍药膳。但由于郑贵妃从中作梗,太子竟不得与父相见。
杨涟一面暗遣人晓谕东宫伴读王安,要他让朱常洛“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争取接近朱翊钧的机会,防止郑贵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