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这样的人,堪任大任!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也就是成为了朱由校的老师。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孙承宗官升少詹事。同年,后金进攻辽东,沈阳、辽阳先后被攻陷,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
御史方震孺奏请朱由校以孙承宗代替崔景荣为兵部尚书,朝中大臣也认为孙承宗知晓兵事,推举孙承宗为兵部添设侍郎,主持辽东防务。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王在晋确定在八里铺筑城,并上报朝廷。
此举遭到其部下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
他们认为筑城“非策”,极力劝阻,并写信给首辅叶向高,申诉己意。
叶向高不明情况,难以断定可否。
孙承宗遂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
他抵达山海关后,当即认真巡视山海关及王在晋所主张建筑的八里铺新城,又前往考察了中前所、一片石和黄土岭等处的战略地势。
这个王在晋,是熊廷弼被罢免后,被朝廷任命为辽东经略。
孙承宗接下来巡行边塞,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
孙承宗听了,与总督王象乾商议。
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去救难民,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
孙承宗对此询问王在晋:“新城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