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
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
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
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
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朝廷便派出了孙承宗去巡行边塞。
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
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
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让王在晋去救难民,但王在晋却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
孙承宗对此非常生气,驳斥王在晋修筑重墙的建议,于是,召集众文武将官商量重点防守的地方。
阎鸣泰主张驻守觉华,袁崇焕主张驻守宁远,而王在晋、张应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
孙承宗自镇关门,更加倚重袁崇焕。
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九月,孙承宗决定镇守宁远,佥事万有孚、刘诏极力劝阻,但孙承宗执意前往,并命满桂与袁崇焕一起前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