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忙在鼎面上搜索片刻,盯住了第五个鼎:“这个是关禁防风族的鳌足柱!”
鼎面上的图案是一棵枫树,树上缠着一条蛇,而在树后则有一根高大的柱子。当然在鼎面上浮铸出来的图案再精致也不可能把鳌足柱的全貌显现出来,如果是没见过的人可能根本看不明白。但邵景行却立刻就明白了,这幅图就代表着四面被育蛇和枫树林所包围的那根鳌足柱,也就是防风氏一族被献祭制成五色石的地方。
不过重要的不是这一幅图,重要的是这幅图的斜上方是一座小山,山的根部是一片短平线条,而山上则有一头牛和一只人面野鸡图案。显然,这牛是那父,鸡是悚斯,那一片短平线代表流沙——这正是灌题之山。
在《山海经》中,育蛇所在之处与灌题之山风马牛不相及,但在鼎面上,它们却被铸成了相邻的位置,这说明什么?
“这是真正的路!”邵景行兴奋地抓住霍青的手,“根据《山海经》所绘出来的,其实是女娲用符阵安排之后,让我们所以为的地形,其实她留下了真正的路,沿着这条路前行,才能通往钟山!”
他这话说得有点辞不达意,但霍青已经听明白了,点点头:“我也觉得就是这个意思。你看最下层的台阶上刻的图案——咱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就是这条路的起点。”
整个大殿内只有明茎草粉的莹光,不算明亮,所以霍青这么一说,邵景行才发现最下层的台阶上还有雕刻的图案,正是九只呈品字形排列的鼎,跟眼前台阶上摆着的九只铜鼎一模一样。
地图是自下而上的,如果最顶端的烛龙是终点,那么九鼎的所在之处显然就是起点了,毕竟是地图所在之地嘛。
“怎么把地图放在这儿……”邵景行又想不明白了,藏在这么隐秘的地方,谁找得着啊?
“大禹当初一定留下了消息来指明地图所在地。”霍青叹了口气,“也许是传说中的禹王碑,又或许是大禹留下的金书玉简。毕竟能传载数百上千年的,无非金石之类。只可惜,纵然把信息镂刻于金石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