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杨嗣昌,朱由检命他镇守山海关修筑长城防线防止后金再次越过长城并且从私库里拨款给他三百万两,用于招募京畿附近军队又把三大营交给他指挥总计4万人左右扼守长城乃至居庸关一线。
崇祯六年年八月(1633年9月),张献忠率大军围攻成都,张献忠大兵压镜,而成都守军仅有3万多人。
这3万人中,有3000人是刚上任的四川巡抚龙文光从南充带过来的,加上各州县紧急调来的兵力,正规兵力尚不过万。其余都是临时招募的民兵,训练无素,毫无战力。
3万对15万,兵力的巨大悬殊,使这场仗的胜负从一开始就成了定局,即使诸葛亮在世,恐怕也无回天之力。
更为糟糕的是,这次大战不同于以往,成都处于孤立无援状态。
前几次张献忠攻打成都时,前有守军顽强阻击、后有明朝几十万大军尾随追击,两面夹攻,使张献忠很难招架。张献忠一看形势不妙,只得赶紧逃窜。张献忠打来了,成都完了!”大战即临,成都流言四起,民众惊恐万状。
张献忠从三面合围成都之时,所过之处烽火千里,风声鹤唳。各州邑的官员、乡绅纷纷逃往省城,给成都民众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慌。听说张献忠外号叫“张剃头”,见人就杀,砍人头如切西瓜,城中百姓无不魂飞胆丧。
为了扰乱民心、瓦解军心,善用诡计的张献忠还派出大量奸细,化妆成僧人、道士、游客、商人、工匠等混入城内,在城内散发招降帖、传播谣言、制造混乱。成都城中可以说是一日数惊,百姓如惊弓之鸟。
城中老百姓趁城门封闭前,纷纷扶老携幼,往邛崃、雅安方向逃窜。一连数日,在通往邛崃、雅安的道路上,车来人往,烟尘蔽日。远远望去,逃亡人员像溃堤的洪水一样向西涌动。
民众的极度恐慌,也影响到军队,并造成军心不稳、士气低落。有的兵士认为,以3万人对阵张献忠15万大军,如同以卵击石,成都看来是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