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尼拉的枪炮声尚未停息下来的时候,蒋百里已经把注意力转向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巴丹半岛上修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中国人估计那里大约有6000~8000人防守。科雷希多岛控制着马尼拉海湾,不夺取它就无法使用马尼拉湾锚地及甲米地和马尼拉的港口。况且,这两个地方也是几年前美军在菲律宾最后坚守的阵地,直到中国国旗插上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上之前,吕宋岛的战斗就远远谈不上结束!
12月4日,收复巴丹半岛的战斗打响了。孙立人麾下的部队在吕宋岛西海岸登陆。这支部队从巴丹半岛的根部切断了它与吕宋本岛的联系,另一个团级战斗群,则在巴丹半岛西南海岸登陆,合击位于半岛中心的美军。
一开始中国的指挥官们以为科雷希多岛上只有900多人,因此尝试用空降部队和两栖部队联合作战,一举占领这个战略要点。等到战斗打起来以后,才发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几天后,中国海军的运输船队顺利停靠码头,开始全面启用马尼拉港口。
鉴于科雷希多要塞是卡在马尼拉湾咽喉的一根大刺,蒋百里决心不惜代价拿下该岛。其具体的计划是派第9伞兵团在岛上实施空降,另外派两栖部队在海岸登陆。由于科雷希多岛海滩狭长,上岸后就面临高耸的悬崖,对登陆部队极为不利,中国军队决定把空降部队作为一支奇兵。但岛上缺少合适的空降场,只有该岛东端还有一块稍为平坦的地面,另一个地方就是托普锡德阅兵场附近的一个双洞高尔夫球场,不过它周围都是悬崖硝壁。
指挥科雷希多战斗的孙连仲将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高尔夫球场空降。这样做的惟一理由是美国人做梦都不会想到那里会有伞兵从天而降。
12月6日,2000名伞兵在高尔夫球场绿茵茵的草地上降落,同时1000多名步兵从悬崖底部的狭长海滩上了岸。
这次进攻完全出乎美国人的意料。
出乎意料的还有中国士兵。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敌人根本不是几百人的小股部队,而是躲在坚固隧道和岩洞里的近5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