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个时候的普通人,谁会认可一个瓷瓶子几十块钱,一个巴掌大的玉章几百块(大家知道玉是值钱的,但在现有的社会中,大家已经不愿意用钱去买这些了)...所以,卖古玩的人不在意客流量,而是选择合适的客人。
大家买卖做的挺秘密的,很多时候只接待熟客。新的客人则是要熟人带着,接触几次,确定是可以做买卖的,这才发展成为客户——当然也有一些人买卖做的很不讲究,有钱有货就能交易。这些人往往是想着赚钱,而没有想过万一被抓住了怎么办。
被抓住了是很有可能关监狱的,再不然也要在档案上留下很难看的一笔。档案上的一笔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影响很多,比如说还没工作的,就更不可能找到工作了。
不过很多人在投身进来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件事了,倒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赌的就是自己是幸运儿,不会被抓住呗。
不被抓住就是赚了。
买卖的地方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人家家里。
孙继东敲了门,然后两人就被客客气气地请了进去。屋主人是个四五十岁男子,头发白了一半,挺瘦弱的,毛思嘉推测他一定受了很多苦。
不是毛思嘉的推理能力强,而是来的路上孙继东就说了。这次来拜访的人,行当里的人都称呼‘老朱’,老朱在建国之前是一个包袱进出大宅门内外的。那个时候不少没有本钱的古玩商人都是这样的,去到那些家境不如以前,又特别怕别人知道外强中干的人家。这些人家需要钱,就会暗暗卖起家中所藏的值钱东西。
不好大摇大摆地去当铺,又觉得鬼市太黑!所以特别青睐这种揣着包袱上门的古玩商人。特别是一些口碑好的,往往生意不差。
老朱倒霉就倒霉在,背着包袱走街串巷十来年,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开了一家自己理想中的古玩店。这还没怎么做生意呢,就因为名下有古玩店,被划了不好的成分,然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