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
除了这位二舅母,自然还有因当家夫人走不开,随同进京的还有长房长媳长孙,二房长子长媳等人。
来的人还不少,基本上沈府各房都派了代表,据说来时还是走的京杭大运河,只是进入山东境内的运河段上岸了。
一是这期间正逢这位二舅母的父亲寿辰,其次也是担忧进入大运河河北段,抵达通州之前的水路冻结未融化。
原本计划得好好的,出发早,时间也宽裕,但人算不如天算的,最后改走陆路抵达京城时,却只赶上了洗三尾巴。
堪堪赶在她大侄子洗三那天,京城快要关城门了才进的城,据说当时后面还有运载贺礼的车队到次日才能进城。
听小河提起这位沈家二舅母,再想到兰姨一听她婶娘娘家没赶上洗三时一脸牙疼得直摇头的神情,周半夏就想笑。
其实这也怪不了沈家二舅母的,沈家的家风一贯讲究的就是低调再低调,可耐不住人气太旺,贺礼太多超载了啊。
不比走水路,到哪个码头有定数,有亲戚邀请也好谢绝,走陆路时可不就途径各地都被盛情挽留住了。
且,有些姻亲,像沈家五房,本是庶出,其庶女又高嫁了,姑爷还亲自守在驿站等候了,哪好谢绝不上门坐坐。
花花轿儿人抬人。
哪怕只为不让这位庶出的姑奶奶脸上无光,如此盛情邀请,沈家二舅母好歹也要带人上门拜访对方府上长辈。
这么一来二去的,可不是落下谁家都不好,又不好大势声张她婶娘长媳即将分娩,没得变相成了周府要收贺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