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厚熜数次下诏,欲尊崇生父,诏书皆被杨廷和等内阁大臣原封不动地“封还”(拒绝执行)。
“封还诏书?!”太子朱标倒吸一口凉气,难以置信。
朱元璋的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指在龙椅扶手上敲击出危险的节奏。
内阁封还皇帝诏书?
这权力……已然凌驾于皇权之上!
老朱心中那根警惕文官坐大的弦,瞬间绷紧到了极致!
朱元璋猛地转头,目光如电,射向阶下战战兢兢的礼部尚书和侍郎:
“那上面提到了宋英宗旧事!你们!给咱仔细讲清楚,那个‘濮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一个字都不许漏!”
礼部尚书和侍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冷汗涔涔。
皇帝盛怒之下问起前朝典故,一个答不好就是大祸临头!
两人不敢怠慢,你一言我一语,磕磕巴巴却又力求详尽地将北宋英宗朝的“濮议之争”复述了一遍:
英宗赵曙以濮王之子入继仁宗大统,同样面临是称生父濮王为“皇考”还是“皇伯考”的难题。
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主张尊濮王为“皇考”,
而以司马光、吕诲为首的台谏官则坚持应尊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考”。
双方引经据典,争论长达十八个月,朝堂分裂,台谏官集体哭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