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圣人的地位和祭祀规矩,那是能随便“改正”的?
这位皇帝,似乎对“礼制”有着某种…执念?联想到之前为了亲爹名分掀起的滔天巨浪,这“改正”背后,恐怕也不简单。但此刻“天下称治”的光环太亮,这点疑虑暂时被压了下去。
天幕的光芒渐渐淡去,奉天殿前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安静。
勋贵们的心情像坐了过山车:刚觉得这小子收拾太监干得漂亮,转眼就被查了自家田产的闷棍敲得晕头转向;刚赞他文治昌明,又想起他可能惦记着自己碗里的肉。心情复杂得很,想夸吧,有点亏心;想骂吧,人家确实干了不少“正事”,只能憋着。
大部分文官,尤其是那些饱读诗书、熟知历史的,却都紧紧地闭上了嘴,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警惕。
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天幕叙述中一个极其关键、也极其危险的词——“前期”!
“执政前期”!
上一个被史书浓墨重彩地描述过“前期”如何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皇帝是谁?
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那辉煌的“开元盛世”,可就是赫赫有名的“前期”啊!然后呢?然后就是天宝年间的怠政享乐,就是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权相祸国,就是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安史之乱”,差点把煌煌大唐拦腰打断!
一股冰冷的寒气,无声无息地爬上了朱元璋、朱标、朱棣,以及越来越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文臣们的脊背。
难道…难道这个看起来手段凌厉、颇有作为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