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把仗打得稀烂的时候,是种什么样的滋味!
恐惧!羞耻!祖宗难当啊!
子孙不肖,闯下滔天大祸,祖宗在洪武爷面前,那就是现成的出气筒、活靶子!
仇成只觉得后脖颈子一阵阵发凉,仿佛那把砍过无数开国功臣的鬼头大刀,那冰凉的刃口,已经悬在了自己脆弱的颈椎骨上!
他只能在心里拼命祈祷:洪武爷啊!您老人家圣明烛照!子孙造孽,跟我这黄土埋半截的老骨头……真没半点干系啊!冤有头债有主,您要找……找那混账东西去啊!
整个奉天殿,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天幕里传来的混乱喊杀声(虽然是蒙古人单方面抢掠)、仇鸾部下兵痞嚣张的狞笑声,以及龙椅上洪武皇帝那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呼吸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交织。
----
讨论一个问题:如果北宋未发生靖康之变(1127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庙号是否会像明太宗朱棣一样被改为“祖”字庙号(如“成祖”)?
以下是本人的观点:
在明清以前的宗庙制度中,“祖”字庙号(如太祖、高祖)通常仅授予开国君主,象征“万世不祧”——即牌位永久保留于太庙,不因后世帝王增加而被迁出。而“宗”字庙号(如太宗)的君主,在太庙满员时可能被移入祧庙(远祖庙)。朱棣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的直接原因,是明世宗嘉靖帝(1522–1566年在位)为解决太庙牌位超额问题,确保其生父兴献王能入太庙:
将朱棣升为“成祖”,与朱元璋(太祖)并列“万世不祧”,而将血缘较远的明仁宗(朱棣之子)移出太庙。
生父兴献王以“睿宗”身份入太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