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前,光幕上流淌的文字,正为大明一百五十年后的那位隆庆皇帝朱载坖,描绘着一幅矛盾重重的肖像。
【朱载坖,庙号穆宗。后世史家笔下的形象,如同雾里看花】
【有人讥其“端拱寡营,躬行俭约”,近乎刻薄地暗示其慵懒无为】
【亦有人赞其“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虽无雄主烈烈之功,却有容人之量,纳谏之怀】
【更有野史稗官,绘声绘色地描述他如何沉溺后宫,纵情享乐,视朝堂如畏途】
如此两极之评,让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前的观众们,眉头紧锁,心头疑窦丛生——这位朱家后世子孙,究竟是何等人物?这看似矛盾的评语背后,又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帝王心术?
光幕画面徐徐展开。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亦非波谲云诡的朝堂暗斗。
镜头聚焦于一处装饰雅致却透着疏离感的宫殿深处。
年轻的隆庆帝朱载坖身着常服,半倚在铺着柔软锦垫的榻上,姿态松弛,甚至带着几分懒散。
他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章,被一名垂首肃立的内侍小心翼翼地挪开少许,空出他伸手可及的位置。
他并未如洪武朝臣子们所熟悉的太祖朱元璋那般,亲自朱批,字字如刀,而是只随意拣起最上面的一本,略略扫了几眼。
那眼神平静无波,既无焦灼,亦无兴奋,仿佛看的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奏报,而是一页无关紧要的闲书。
旋即,他抬起眼皮,看向侍立在不远处的几位身着绯色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