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议题转向清丈田亩、整顿漕运、备边御虏等关乎社稷根基的大事时,争论的声浪渐渐平息。
一张张或苍老或年富力强的脸上,浮现出凝重与共识。
最终,一份措辞严谨、权衡各方意见的票拟被郑重拟就,加盖内阁大印。
整个过程,透出一种在激烈碰撞后归于一致的高效与沉稳。
【阁臣间固有权力倾轧,然于国事根本,却能求同存异,共谋良策。隆庆帝此种“垂拱而治”之政风,竟使朝廷中枢达成微妙平衡,政令得以通畅推行,政局相对平稳。经济民生,亦在此稳定基石之上,悄然复苏,渐有起色。】
“呼……”
龙椅之上,朱元璋一直紧锁的眉头,竟随着光幕上展现的“平稳”二字,缓缓地、极其轻微地松开了些许。
他身体微微后靠,靠在冰冷的龙椅上,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带着复杂意味的叹息。
那双能洞穿人心的锐利鹰目,此刻却流露出一种罕见的、近乎疲惫的妥协。
“权柄尽付文臣之手……”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身旁忧心忡忡的马皇后解释,
“咱知道,这绝非为君之道!皇帝岂能垂拱?岂能无为?”
他放在扶手上的手,指节下意识地收紧,青筋微现,显出其内心的不甘。
但随即,那紧绷的力道又一点点泄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