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钧儿,过来。父皇今日为你赐名——钧!”
他看着儿子懵懂的眼睛,一字一顿,仿佛要将这名字的意义刻进儿子的血脉深处:
“钧者,何也?古之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轻重缓急,运转调和,皆在一心!此意至大至深!吾儿,你当念念不忘!时时谨记于心!”
幼小的朱翊钧似懂非懂,却在那份沉甸甸的父爱和期许下,用力地点了点头,小小的脸上努力做出庄重的表情。
光幕下,奉天殿前一片沉寂。
朱元璋看着光幕上隆庆帝为幼子赐名时那郑重而充满希冀的脸,又看着那个努力学着大人模样点头的孩童,再联想到他后来十岁登基时龙椅上的惶恐……心头的惊涛骇浪似乎被一种更为深沉复杂的情绪所取代。
他缓缓地、长长地、仿佛要吐出所有郁结般,吐出了一口浊气。紧绷的身躯一点点松弛下来,重新坐回了宽大的龙椅。脸上那惊骇欲绝的惨白褪去,只剩下一种阅尽沧桑后的疲惫与释然,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荒诞感。
“算了……”老朱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沙哑,打破了奉天殿前的死寂。
他侧过头,目光越过了自己的儿子们,落在了侍立在下首武勋班列最前方的魏国公徐达身上。
这位与他一同尸山血海里滚爬出来的老兄弟,此刻也正望着他,眼中同样有着对遥远未来的复杂感慨。
朱元璋嘴角扯动了一下,似乎想笑,最终只形成一个苦涩的弧度。他伸出手,隔着几步远的距离,虚虚地拍了拍徐达那厚实如山的肩膀方向,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殿前: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