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朱元璋听完,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善!炳文老成谋国,洞若观火。如此说来,这锦州,确是一颗砸不碎、啃不动的铜豌豆!”他的目光再次转向天幕,语气森然,“咱倒要看看,这皇太极,下一步还能有什么招!”
此时,天幕正显示袁崇焕写给锦州的信函被后金截获,皇太极中计的情节。
“妙啊!”徐达忍不住击节,“袁崇焕此计,虚虚实实,既安抚了锦州守军,又迷惑了皇太极,争取了时间。看来此子深谙兵不厌诈之道。”
朱元璋也露出一丝赞赏之色:“是个会用脑子的,比一味蛮干强。”
然而,一直沉默的李善长却眉头紧锁,缓缓捋须,忧心忡忡地开口:“陛下,魏国公,此计虽妙,然老臣心中,却有不祥之感。”
“哦?韩国公有何忧虑?”朱元璋看向他。
李善长沉声道:“袁崇焕此举,虽是战术上的高明之举,但他伪作谈和,欺骗敌酋,此事若传回朝中,被那些不明就里、或是别有用心之人知晓,会如何解读?”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此前天幕零碎信息已可知,万历、天启朝堂,党争激烈,是非难辨。若有人攻讦他‘私通建虏’、‘擅主和议’,他纵然浑身是嘴,恐怕也难以分辨。仗打赢了,或可功过相抵;若战事稍有不利,或是朝中政敌发难……老臣只怕,他此举虽能退敌,却也可能为自己埋下杀身之祸的种子啊!”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静。徐达、冯胜等武将出身,更多考虑战场胜负,经李善长这位深谙政治的老臣一点,顿时也觉出一股寒意。朱元璋的脸色也阴沉下来,他想起了胡惟庸,深知庙堂之上的刀光剑影,有时比战场更为凶险。
天幕上的战局仍在变化。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