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微微一变。李景隆这个名字,通过天幕,已然成了无能误国和背叛的代名词。
而在大明的各个角落,那些尚未步入官场却已通过天幕窥见未来一角的士子们,此刻也正被巨大的震惊和迷惑所笼罩,只能通过内心的激荡与无声的自言自语来表达。
方孝孺襟危坐,面前的书本却一页未翻。天幕上的消息如同重锤敲击在他的心头。“……凯旋之日,竟致挂冠?”
他低声喃喃,仿佛在与亘古的先贤对话,“袁都督此举,绝非贪生怕死,更非慕恋林泉。其心之苦,其情之悲,恐怕非局外人所能体察万一。”
他的思绪飞到了未来,那个他尚不知自己将扮演悲壮角色的时空。“莫非……那天启朝堂,已非君子立身之所?忠良见疑,功高震主……鸟尽弓藏之事,又要重演了吗?”
一种物伤其类的悲凉感穿透了他的胸膛,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脊梁,仿佛在对抗那来自未来的无形压力。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若将来……我遇此境,必当……”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那光芒里,已然埋下了未来“十族何惧”的铮铮铁骨的种子。
与此同时,黄子澄推开窗户,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却仿佛能看到二百多年后那令人窒息的政治漩涡。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手心沁出冷汗。“自毁干城……自毁干城啊!”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宁锦双捷,挽狂澜于既倒,此等擎天之功,不旋踵间竟落得如此下场?那天启皇帝是受了何等蒙蔽?还是说……”
一个更可怕的念头浮现在他脑海,让他不寒而栗,“还是说,那朝中已然出现了如李景隆那般颟顸无能、甚或是里通外国的巨奸大恶?”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