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又非嫡长,这般严苛要求自己,怕是内心缺乏安稳,只能从规矩书本里找寻依靠。”她的目光中流露出母性的怜悯。
朱元璋的关注点则更实际:“哼,光会读书有什么用?咱要的是能治国、能扛事的皇帝!看他那样子,像个老学究,能镇得住场面吗?”他对这种“书呆子”气质显然不太感冒。
随即,天幕展示了天启皇帝为弟弟操办人生大事的过程。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年轻的皇帝朱由校坐在龙椅之上,郑重地下诏要为他的弟弟信王挑选王妃。第二年四月,朱由校决定要在京城新建一座信王府。就在此时,内官监太监李永贞呈上一份奏折,恳请皇上修理京城中的惠王府,以作为信王日后的居所。或许是因为当前国库空虚,捉襟见肘;又或许是想到不久前瑞王、惠王以及桂王离京前往各自藩国所耗费的大量财力,根据大明祖制,一旦封王并离开京城到外地,通常情况下是不准许再返回北京的。所以朱由校批准了李永贞的请求。
天启六年六月二十一日,主持择妃事宜的张皇后经过精心筛选,最终选定了大兴县民周奎之女作为信王妃。据说这位女子容貌出众,气质高雅,有着“丰容端丽”的美名。紧接着,钦天监推算吉日,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卯时,朱由检搬出皇宫。十二月初八日午时,行冠礼。十二月十六日辰时,纳征发册。天启七年二月初三日卯时,信王朱由检出府迎亲,与王妃喜结连理。
此后,如果不出意外,朱由检就等着前往自己的封地的日子了。
看到天启因国库空虚和祖制限制,只让弟弟修缮旧王府而非新建时,朱元璋倒是点了点头:“这点做得还行,知道节俭,没胡乱花钱。祖宗定下的规矩,藩王就藩后不得返京,也得遵守。”
然而半年刚过,朱由校已经病入膏肓,身体每况愈下。更糟糕的是,他膝下竟无一子半女可以继承皇位。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朱由校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紧急召见了他的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宫。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