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才远离权力并早逝的现实。“东林党的人才储备呈现出青黄不接的态势,这使得该党派严重缺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以及能够担当重任的中坚力量。”
奉天殿内一片寂静。原来,看似庞大的东林党,早已外强中干。
“怪不得……”徐达长叹一声,“无人可用,纵有万千理念,亦是空中楼阁。面对内忧外患,如何能不败?”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天幕继而追溯到更早的根源——“实际上,一开始掌握着实权的东林党人是以倡导温和改良路线的叶向高作为首领。……可是,即便是像叶向高这样的仁人志士,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对那无休无止且愈演愈烈的党争心生倦意。”
他连续多次恳请辞官的行为,以及叶茂才的归隐,“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东林党内那一群温和改良派人士的观念。……内心深处的积极进取之火也自然而然地熄灭殆尽。”
“心灰意冷……”朱标喃喃道,竟生出几分同情,“是了,若终日陷于无谓争斗,抱负难展,确会如此。”
李善长洞察更深:“温和派心灰意懒,退出旋涡。那剩下的……”他的话音未落,天幕已给出答案:“于是乎,在天启朝时期,东林党内真正握有话语权之人当属赵南星所引领的激进夺权派系。可惜的是,正是这样一个派别,竟然沦为了魏忠贤首要攻击打压的目标……经此一劫,魏忠贤几近将第二代东林党的核心骨干势力彻底铲除,使其元气大伤,难以恢复往昔之辉煌。”
“嘶——”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原来,早在崇祯之前,东林党的脊梁就已经被魏忠贤打断了!
至此,东林党迅速覆灭之谜才彻底揭开:初代凋零,二代被肉体消灭,温和派心灰隐退,剩下的三代人物如“钱谦益”,虽有名望却被揶揄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更关键的是“手里却没有掌握实实在在的权力”,且被温体仁、周延儒死死阻击在外,根本无法进入权力核心。“作为核心力量的东林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