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店,就是成衣铺,半天下来,宝珠觉得比她在山上跑一天还要累,当下就不想再逛了。
王春花意犹未尽的和闺女找了个茶摊坐下喝茶休息。
等一杯茶落肚,宝珠才觉得精神了起来,有心思听周围人的议论。
刚开始大家说的都是各种琐事,后来不知道谁开头,说起了如今城中的乞儿,当下就有人道,“其实咱们这里还算好,之前虽然也和难民发生过冲突,都好好的处理了,别的地方才惨,渭县本来就是受灾最重的地方,听说他们那里灾民一股脑涌到县城,和守城官兵发生了冲突,整个县里都乱了。”
立刻有人反驳,“不是说是黄巾军那帮人把县衙给砸了吗?怎么又变成灾民冲破了城门。”
最开始说话那人似乎对这件事很清楚,摆摆手,“嗨,黄巾军那时才多少人,他们把县衙抢了之后,也不敢待在那里呀,后来由县丞顶上了县令的空缺,结果位置还没坐稳,就又被难民冲进了城里,那些难民和土匪没什么两样,渭县的人实在是太惨了。”
立刻就有人符合他的话,“就是,听说渭县那边除了一些豪绅跑了之外,大部分人家都遭了灾,死了不少人,我亲戚本来有两家店铺的,结果现在除了他儿子逃了出来,一家人全都没了。”“可不是,我那叔叔家的二姑的侄子是渭县的,听他说难民冲破了城门看人就抢,好多人都没反应过来,就死了。”
看热闹的人唏嘘不已,“幸好咱们县令死守了城门,前些天那乱的我看着都害怕,要是被那些难民闯进来,咱们不也遭殃了。”“就是,就是,还是咱们昌平县好。”
就在大家一直夸奖昌平县的县令时,人群中不知谁嗤笑了一声,众人循声望去,就见一个衣衫发白,头绑书生巾的青年一脸冷笑。
打算骂人的众人一看是读书人,心中的怒气消下去了一大半,对方可是读书人呢,读书人怎么会说错呢,肯定是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几乎所有人的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当下就有人好声好气道,“不知这位公子为何发笑?”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