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其实也很不错,就算是网购时代,实体店不是照样有着生存空间吗?……
\n
也许是习惯使然,荆建满脑子又转起了生意经。发觉荆建突然沉默下来,秦姿就有点奇怪:“小建,你在想啥子呦?”
\n
“没什么,没什么。”荆建回过神,无非是锦上添花,完全可以以后慢慢考虑。
\n
在厨房帮忙收拾着菜,没一会儿,赵霞也进来帮忙。正说说笑笑聊着京城的一些变化,就听到曹海燕回家的声音。很快,她就气呼呼的来到了厨房。
\n
“咋啦?见同学都能生气?”荆建笑问。
\n
曹海燕正一肚子火要到荆建这里来倾诉:“还不是为那俩皮猴?死活不让他们报户口,连我的接收单位都没了着落。我不是有几个京城本地同学吗?找他们帮忙,可他们都推三推四的。”
\n
这里就需要介绍当时的国情。像曹海燕、秦姿这样外地来京读大学的,后来公派留学,毕业后回国报道,倒没什么找不到工作的烦恼,在各单位依然是很抢手的,有专门机构负责安置。
\n
然而秦姿几乎没要求,她就很容易安置,实际上她有没有工作都无所谓。曹海燕可不同,她需要有个京城户口,所以难度就高了些。
\n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荆建就不能安排呢?当然可以安排,但无法解决户口。此时三资企业的员工档案都挂靠在对外劳动服务公司,包括以后缴金什么的(这时候还不存在缴金,但外企会缴纳给劳动服务公司一部分,会计算工龄,其实和以后的缴金差不多)都不会有问题,但户口问题只有那些机关和国企掌握名额。
\n
因此可以这样走流程,曹海燕先去那个单位报道,并且档案也在那个单位管理。随后可以灵活掌握,索性上班混日子,或者送点礼请个长病假,或者什么停薪留职的都可以。但关系一定要保留,否则就没办法解决京城户口。
\n
而在当时,归国人员这样的情况很多,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