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人心。也确实如此,他们在黑兰市本地的民望都相当的高。
\n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收入少,那也是收入,布桑乔他们不会嫌弃那些小钱。由于连年丰收,本地的农产品和海产品不仅已经足够满足本地的消费,甚至还有能力向其他地区、周边国家和欧洲和中国出口。虽然目前的量还比较少,但随着荒地的不断得到开发,黑兰市周边地区已经有了非洲小粮仓的模样。
\n
顺便说一句,这里的海洋捕捞公司是由本地势力、荆建和中海油三方合资组成的。那些欧美石油大公司看不上这一块,可中国人同样不会嫌弃这种“边角料”。
\n
为什么会出口到中国呢?也许是个笑话,可能本地非洲人和欧洲人的舌头没进化完全吧,根本吃不了那些刺多的海鱼。只能说他们没有品尝那些极品海味的命。
\n
这时期的国内,由于捕捞业和养殖业没有发展起来,生猛海鲜的价格甚至比现在的价格还要高。一点儿都不夸张,想象一下后来的货币贬值,同比价格应该超过现在的十倍多了吧?因此国内能够轻轻松松的消化,把这些这里没人要,倒入海内的“垃圾”都变成了宝。而且量又不大,比如说,去年中海油发年货,一下子就把库存消化殆尽了。
\n
就是有个现象比较有趣,捕捞公司雇佣了大量的前苏联渔民。并非国内找不到渔民,而是没有那些远洋捕捞船队呀?恰好有着诺娜的关系,于是一大批前苏联的“废铜烂铁”,连船带人一起,迅速的开展起了业务。
\n
前苏联的远洋渔业可是强的一笔,向来是堵在别的国家家门口拼命捕捞。想出动海警船驱赶?哈哈,是在开玩笑吗?他们的一些渔船可是有鱼雷发射装置的,难道你想一发入魂直奔天堂吗?
\n
反正黑兰市发展的挺不错。当然,布桑乔、卡努他们私心也很重,他们的私囊同样是日涨夜涨。不过放在亚非拉那些腐败落后国家,可以夸得上一句很有能力了,也不能苛求太多。
\n
就是这样的私心,同样造成的繁荣的畸形。比如说,水电医院等民心工程有,体育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