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晴沉静地站在顶头上司李先生面前,起初的画稿并没交给李先生预审,而是越级呈送给了林先生,方晴总觉得如果先给李先生看,恐怕会被卡下的。
李先生却也没说什么,只淡淡地微笑着夸了方晴两句。
方晴并没有徒劳地解释。为了这个稿子,得罪李先生,方晴并不后悔。
后两天的时候,连加印的报纸,《津门时报》都脱销了,又不断的有报纸联系转载的事。借着这篇漫画,《津门时报》出了大风头,一跃从二流报纸进入一流行列。
津门时报发了一笔“国难财”,“方霁天”也成了“国难名”。这“国难名”的标志就是,以后人们提起她,总是在“漫画家”前面加上一抹血色的前缀——“爱国”。
郑衍不愿署名,错过了加上这个前缀的机会——当然老天会再给他机会补上的,以真实的鲜血。
方晴的漫画刊完不久,东三省几乎全面失守。
第46章
出走的娜拉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突然进攻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一·二八事变爆发。
与东北战场不同,上海战场颇打了几场鼓舞人心的仗,坚定了中国人对日战争的信心。
全国人民也再度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街头常有抗日演说和抵制日货的游·行,又有各种义卖义捐义演。
旧历年便在这样的气氛中悄悄过去了。津门时报是少数仍然坚持放假的报馆。
方晴回了趟家,积极劝说家里人搬到天津租界去住,到底比外面安全点儿。
方晴攒了一些钱,加上嫁妆,算算也差不多够在租界里买间能让一家人容身的小公寓的。家里又还有些积蓄,父亲或可寻个文书之类的工作,弟弟便转来天津读书,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