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别说是硕士研究生,哪怕博士后都可遇而不可求。
并且也没指望徐铭,能像在奥运场馆无线定位项目中那样做出贡献。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嘛。
结果万万没想到,徐铭在理论数学领域,竟会进展的如此迅速。
凭借一篇论文引起数论界狂欢不说,还被国际数论会议组委会特邀进行报告。
这种资格很多数学教授都拿不到。
如此看来倒应该放手,让徐铭专注于理论数学研究。
奈何想到徐铭在奥运场馆定位项目的表现,就又觉得这样实在太过浪费天赋。
心情五味杂陈下,他暂时把念头抛在脑后,向徐铭传达北斗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的话。
“徐铭。”
“孙院士让你在国际数论会议上好好表现,为咱们国内数学界争光。”
“告诉海外数学专家,来自东方学者的实力。”
把许崇兴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顿时神色一正斩钉截铁回答。
“我会的。”
接下来的时间,田纲院士和导师张鲁平,又针对这次数论会议向徐铭告知必要的注意事项。
中午更是一起在学校食堂里吃饭。
与此同时。
燕大未名社区论坛上,两个新发布的帖子,很快成为讨论热度最高的存在。
“燕大数院史上最高规格毕业答辩,你见过答辩委员会比答辩学生还多吗,沾徐师兄的光有惊无险通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