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
现在一眼望过去,谢家似乎隐匿在繁茂的书海中央,馆中含有谢家,谢家盛着书馆,进去拜读的人无不叹一声谢家不愧是经由一代首辅亲手打造起来的书香世家。
谢行俭晚年注重养生,许是年轻时候的遗憾,上了年纪后,谢行俭开始跟着曾孙学习丹青,以至于谢留书馆里收藏了不少谢行俭亲笔绘制的丹青图,大到河山城池,小到鱼虾戏水。
谢行俭仙逝在百岁寿的第二天,无疾而终,罗棠笙紧跟其后,两人合葬在林水村,墓室之间隔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寓意来世再续姻缘。
才十年而已,谢氏后辈已经传到第六代,跪在坟前的孝子贤孙不下三十多位,亲手帮老祖宗换寿衣的双胎兄弟发现老祖宗胸前佩戴的佛珠又多了两道裂痕,数数一共有五道。
在五道深痕旁边还有三道浅痕,只不过裂缝不明显,双胎兄弟两人看了半天也没明白其中的奥秘,只好小心翼翼的将佛珠放置在老祖宗嘴里含着。
此情此景若是让相国寺的老方丈看了,定会笑眯眯的阿弥陀佛一声:“离世的父母两道,兄弟两道,夫妻两道,在世的儿女两道,一共八道,加上此前救命的一道,正好九道,九九归一,佛曰转世天道者有九条性命,大概如此。”
……
谢行俭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满朝呜咽,在位的新皇为其罢朝一日,并受承父皇隆庆帝、皇爷爷熙宁帝的御意,亲自颁旨赞誉谢首辅一生修德忠信、受道靖恭,足以撑起‘正’字而心无愧,谢行俭遂成为朝中第一个被谥为‘文正’的名臣,配享敬元帝王和庙庭,将以郡王之礼厚葬。
另外,新皇还亲自提笔雕刻谢行俭墓碑上的功绩——四朝旧臣,二圣先生,科举状元,官拜首辅,廉洁奉公,政声蜚著,举荐良臣为国效力,诛杀叛臣□□定国。
谢氏族人将墓碑运回林水村后,开始着人编写老祖宗谢行俭的生平传记,谢遇年的孙子尤为擅长书写传文,在爷爷谢遇年断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