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算哪门子的道理……”
\n
话语说到一大半,戈然而止,陈三郎突然明白过来了。
\n
自从获得斩邪宝剑,大梦一场,他的思维意识便发生了某些不同寻常的改变,看待事物的观点和眼光都不同了,在某些时候,显得格格不入。
\n
比如说,在这个世界,女子嫁人,年十四五为主流,稀松平常,可陈三郎却觉得难以接受,仿佛在摧残幼苗一般;又比如说盛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更是坚决反对,记得在泾县时,其不同意与刘家的婚事,便基于这一点。
\n
当然,这些改变只是潜移默化,不至于让陈三郎变得疯癫古怪,最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的立场看法上,反正古板的那一套“仁义忠良”,在他身上已经不适用了。
\n
最典型的例子同样发生在泾县,陈三郎与他的考试保人秦羽书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来嘛,陈三郎出钱,秦羽书担保,很简单的关系。如果秦羽书觉得陈三郎烂泥扶不上墙,完全可以拒绝担保,可他为了得到担保的钱,同意了,也就代表关系确立。
\n
不简单的是,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隐藏着一层东西:“人情!”
\n
人情大过天,世代如此。
\n
不过人情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秦羽书给考生们担保,自然占了点人情,故而他到泾县时,考生们得请他吃饭喝酒,得送礼表谢意。当其时陈三郎有事耽搁,以至于疏忽了,并因此失掉了这份人情,后来想补回来。问题是人家秦羽书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正眼看过他,更不在意陈三郎的这份人情:一个考试交白卷的废物有相交的价值吗?
\n
第一次冷嘲热讽;第二次白眼相看,反正就当陈三郎百无一是。换了别人,也许就捏着鼻子认了,可陈三郎犯起犟来,心中觉得,既然你认为这份人情不值一晒,那咱就送给乞丐得了。
\n
得罪人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