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枝跪坐在罗汉榻上,目光顺着青窗一眼望去,直至东宫的身形消失在重重宫墙回廊之间,她颤抖不止,将脸埋进双臂之间......方才他看向她的眼神温和依赖,透出万分信任,可是她,该如何是好?
辰时一刻,铸铜大钟再度响起,钟鸣之声悦耳悠长,一声声回荡禁内不止。是时候离开了,卓枝推开门扇,刘内侍得了吩咐早已等在殿外。
刘内侍小心翼翼瞥向身穿白锦大氅,佩戴幕篱的宫装仕女,他得了吩咐晨起送东暖阁的娘子回建宁侯府。虽然不明白这是缘何,可他心里不免揣测,难道这位女郎是卓郎君远方亲眷不成?眼瞅着宫装仕女停步不前,他再度躬身,委婉催促:“娘子,可有什么要紧事吩咐老奴?”
她不可能再回来了,卓枝又是一段咳嗽不止,好半晌方才回答刘内侍的话:“无事,劳请刘内侍将信交由禁卫传书殿下,送我回侯府罢。”
元令九年,正春,三月三。
刘内侍捧着信笺,眉头紧锁,垂首立在清思殿外,圣人已经继位,但仍属孝期,又是个恪纯至孝的性子,万分忧思不忍踏入太真殿,如今仍住在储宫。他躬身迈入殿内,恭敬道:“圣人金安,这是今朝的御林卫历常呈报。”他担忧的看一眼端坐案前的紫袍天子,低声说:“县主娘娘寅时三刻驱马过潼关,据报其方向隐隐朝着西南而去。”
第122章
大结局(上)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新帝继位,
天子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一整月的政事已经累积许多。
待圣人开始理政,左右春坊亦是如此。这小半月东宫詹事府众詹事没日没夜饱受案牍之苦,
已经数十日留在禁内了。听闻刘内侍来意,宋秀文心中称奇,怎么忽然问起倭寇侵扰之事。上月除了照旧问安的折子外,似乎并未见过相关呈报,他脑中一点印象也无,
宋秀文虽不如应居一那般过目不忘,
他也是正经科举出身,
记忆不似寻常人,但凡见过一言半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