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自立, 当初你父皇崩去时才是最好的机会,他大可不必回兵救驾助朝廷南渡、只需袖手放任洛阳一派将孤杀了再顺势治他们一个谋逆之罪一石二鸟, 岂不比如今夺位轻松百倍?”
“何况他半生皆是周臣, 即便真有反心也不敢危及陛下,青史传名千秋万代,颍川方氏总要顾及自己养护了数百年的清正之名。”
这些话说得无情、道理却都十分实在, 卫熹听后眉头微松,心说母后的见地果然还是高明独到, 今日若是她与太傅一辩、必不会如他一般被逼得哑口无言。
“陛下……”
想到这里他又听到她叹息了一声, 语气无奈又郑重。
“古来明主皆善断、心性坚忍而有谅达兼济之胸怀,也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驾驭才干卓著的臣子,若一味畏惧能臣则左右只会渐余庸碌奸佞之辈,社稷大业亦难免因之废弛。”
“陛下是天子、更是我朝中兴之君, 锐意果敢方能进取、阴刻多疑必误大事——你,当慎思。”
这话说得有些重, 尤其“阴刻多疑”四字更切至体肤,卫熹瑟缩了一下、总觉得那时母后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在告诫之外又有审视——他畏惧那样的审视,而直到很久之后他才明白畏惧的原因正是唯恐她看穿真正的自己。
“儿臣……”
他惶恐得不知如何应对,却比今日在太傅面前更无话可说。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从扶清殿顶着料峭的春寒离开,卫熹乘上辇舆向自己的寝宫而去,空荡的心中总有几分狼狈,感觉既像是被母亲训斥后的羞愧、又像是遭心爱之人鄙薄后的低落,只是那个刚刚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