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官吏把持着高端的位置,几乎把上升空间给堵死了。前几年就发生过,进士科和工程师之争。
\n
这几年情况更加严重,大家都吵翻了天。
\n
究竟朝廷要如何用人,是重进士身份,还是倾向工程师和实务经验……虽然王宁安和政事堂的倾向很明白,但是议政会议这边,还有舆论界,通常还是更重视进士出身,双方势均力敌,为此展开了积累的辩论。甚至发展到进士官瞧不起秀才官,秀才官看不起进士官。
\n
双方势如水火,闹得不可开交。
\n
争论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终于能画上句号了!
\n
朝廷不但要重用秀才官,而且通过年龄设限,把所有进士官都置于非常尴尬的位置……最近几届,进士科的题目越来越难,平均考取进士的年龄是30几岁。
\n
通过进士科,先要有3年的学习期,还要从吏员做起,积累经验,虽然进士的提拔速度很快,但是等到重用的时候,也差不多40几岁了,甚至接近50,能爬上知县一级,也不过是55岁致仕,屈指算来,有几年的好时光啊?
\n
大家伙谁都会算计,考相对容易的秀才科,20岁之前考中,如果有本事,有人赏识,再遇到机会,40岁爬到知县,甚至知府一级,不是难事。接下来就能蹿升行省高官,甚至杀进中枢,成为最有权势的宰执重臣。
\n
该怎么选择,不言自明。
\n
年龄限制,直接宣判了进士科的死刑,还是立刻执行的那种。
\n
只要不是脑袋抽了,绝对不会考进士科。
\n
而且目前在朝堂上,早些时候通过进士科出来的官员,都已经年纪偏大了。
\n
像吕惠卿啊,章惇啊,曾布啊,苏辙啊,这还算是年富力强的,比他们再早一些,或者中进士晚的,现在已经都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