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迟念:“我会吃饭。”
宋衍:“……”
最后还是要硬着头皮上阵,比起城市生活的方便快捷,在传统中式厨房里做饭,要面对的问题,花费的时间都多了很多。
生火,切菜,挑水,劈柴……
这还没完,离开了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和烤箱,火候控制也成了问题。
亲,拉风箱可不只是个力气活。
件件都得学,美食博主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在录制好的视频里被忽略的环节,成为了迟宋二人必须要跨越的难关。
还没有走进田地,光是应付吃饭这一件事,就足够让观众为两个人发愁。
可也因此让人有了亲切感,原本只是偶尔被唤起的,近似于乡愁那样的田园情节从不切实际的想象虚空落到了地面。
迟念和宋衍的组合展示一种笨拙,家境优越的年轻人,被现代生活的方便与快捷宠坏了的典型代表,十指不沾阳春水,能弹奏出数种美妙乐曲的修长双手,怎么应付菜刀和斧头?驾驭得了12c跟鞋,可以自信迈着优雅步伐穿越红毯的双脚却要面临长长的山路和稻田。
迟念和宋衍所面临的这些很基础很现实的问题,正是手机和电脑前的观众们一样会面对的困境。
迟念的手账本记下的第一条厨房经验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蒸大米。
“原本以为可以轻松胜任的工作其实并不简单,没有量器的情况下,要靠感觉来把握米的用量和水的用量。蒸米饭其实很有讲究,多少米刚好够两个人吃,不多也不少,放水的量会影响口感,我跟宋衍都喜欢口感偏硬的米饭,耐嚼,有米香。
这里需要延伸的是关于稻米的不同品种和产地问题,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一熟的米有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