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如此。
这三个人在复杂之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他们展现了一种成长。
如果有人好奇,可以去对比故事刚开始时的他们和退场时的他们。
保准能让你大吃一惊,尤其是迟念演的陈娇。
她是三人种负面性最强的角色,可到阿娇之死,没有人会觉得快意,反而要为她叹息,心有戚戚。
之会所以如此,全靠在有限的戏份里腾挪转移,繁枝细节的一层层铺垫。
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演技爆发部分不用多谈了,讲一个我很喜欢的细节安排,这个地方可能注意到的人不多。
不得不赞叹庄编剧写剧本真是绝了,只是称呼转变,就把人物成长表现出来。
陈娇从未嫁到婚后的蜜月时期,对刘彻的称呼是“阿彘”。
她跟他青梅竹马,自小一起长大,叫小名显示两人关系密切,这个叫法,除了陈娇,只有窦太后叫过两次。
等到关系破裂,帝后失和,内廷争宠不休,阿娇开始喊“刘彻”,再也没叫过“阿彘”。
窦太后薨逝后,葬礼上那声声嘶力竭的“刘彻”,想必大家还记得。
再到以巫蛊案发,废居长门,称呼变为了“陛下”。
后来弹奏《长门赋》,引来刘彻,却无可挽回。
拜别之时,行叩拜大礼,语气平静恭顺的一句。
“恭送陛下”
何其像卫子夫。
称呼转变之间,情绪波动之下,是阿娇的不断成长,她终于明白胶东王刘彘,太子刘彻和皇帝刘彻之间的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