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上一瓢冷水,那个圆形就会瞬间收缩,然后碎裂成无数小陶片,从陶器上掉下来,露出一个圆洞。边缘可能还有一两块碎片,轻轻一敲也就掉了。
在这个季节制作陶器,陶胚需要至少十天才能干透,又要烧上至少三天,而且他们还不知道这种“流水马桶”是否可行,马桶的形状要怎样才能高效地冲走污物。所以只能先用现有的材料试验,再根据使用后的感受慢慢设计和改进,也许明年春天,他们就能做出更适合环境的野外马桶了。
又经过几次尝试,齐盛和0079终于得到了一个有高低两个圆洞的水缸。这两个洞分别是入水口和排水口,有近二十厘米的落差。
两人抬起这个宝贵的缸,小心地放进挖好的深坑里,再将竹管放在坑道中,插在缸中,调整好位置,为了让排水口更通畅,他们还把伸出缸中的那截竹子削成一个斜面。
接下来,两人又运来的木板,竹竿,藤绳等等,在缸里做了一个用竹竿支撑的斜面,木板下面填上土石浇上灰浆,再铺上木板,这缸里就是一个斜坡。
齐盛和0079试验通水时叫上了妮妮,三个人看见水流畅通无阻地从溪水里流进大缸,沿着斜坡冲进排水口流进溪水,当然是高兴的。又成功了,离实现如厕自由又近了一步。尽管还是不知道冬天河流上冻后怎么办。
通水试验成功后,齐盛移开了进水的竹管,和0079搅拌了一大桶混着石子、黏土和树胶的混凝土,把水缸又抬出来,把混凝土倒进在缸底,用几块石头支撑起水缸,让混凝土在缸中形成了一个斜坡,再放上木板,用石头压实。
根据以往的经验,第二天早上泥浆就会和水缸凝固在一起了,到时再融化树胶,倒在上面,水缸里就会有一个光滑的斜面了。
这时日影西斜,后现代流水马桶的核心部分算是完成了。
晚上,大家又讨论起如果河流上冻了怎么办。
饮用水他们倒是不担心。因为有一整片树林的木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