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扶风、眉县接壤,西同凤翔、陈仓毗邻。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就曾经在岐山那边屯田,以减轻蜀汉军队往来运输粮草的沉重压力。
“未必在岐山。”刘统勋连忙解释。他祖籍虽然是山东青州人,却是在汉中出生。那时候刘统勋的父亲就在汉中当官。所以对于陕西的了解远比对他祖籍的山东了解的多太多。
现在的西北土地贫瘠,人口也不多。还是有不少地方能够用上。此时这么多清军本也无处可用,更是能压死满清的负担。与其被这些人吃垮满清朝廷,还不如让他们屯田。这样出则为兵,入则为民。也算是人尽其用。
弘昼有与刘统勋聊了一阵觉得这办法还行。就把另外几名军机大臣叫来商议。大臣们基本表示同意,不过此时列席的纳兰·尔康问道:“皇上,若是绿营屯田,这八旗可要屯田?”
这话问的众人一时不吭声了。八旗制度在关外的时候就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日里种地,并且在旗主监督下进行各种军事训练。出兵之时就可以随时拉出一支能打的军队。
等满清入关之后,为了隔绝满汉,八旗军才成了现在这种完全由朝廷供养的八旗子弟。纳兰·尔康的提问其实很好,若是朝廷要屯田,这八旗军是不是也要参加呢?
毕竟此时光是河北八旗的人口,只怕就有当年整个关外八旗的总和。这些人还是等朝廷发粮食,朝廷也负担不起。
刘统勋心中对这位纳兰家的年轻后生很是看好,虽然刘统勋今年也就34岁而已。只比纳兰·尔康大了五六岁。
弘昼觉得有了思路,也没了上朝时候的焦躁。微微皱眉想了片刻,弘昼叹道:“八旗是否屯田,再议。不过前去白帝城的援军,派谁。”
此时刘统勋心情大好,就格外认同起户部尚书海望的建议。索性提出了用甘肃清军前去援助,这样可由甘肃给开拔钱。哪怕是少点,起码甘肃那边还好些。这样朝廷治下的清军若是往陇右去,也是正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