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吧。”
这下一众文人登时明白过来,连声称赞傅清谨收臣礼,不逾制。果然是国家栋梁。
傅清被这番得体的称赞弄的心情好了些,就继续介绍了这游击的好处。
地方团练们带兵来投,又是独立指挥。大家是读书人,当把总那是大大的屈才。职位比游击低的只有世袭牛录,团练们又不是旗人。现在改官制也来不及,只能是游击。
文人们都听的明白,看得出他们对于大清官职十分熟悉。见朝廷如此用心,都发自内心的表示感谢。又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力死战。
傅清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告诉一众新晋游击,华夏军的追兵就在后面。不如摆开一个口袋阵,由清军引诱华夏军追击,由清军与游击率领的人马进行伏击。
众游击大人听了这个建议,当即称赞这果然是神机妙算。由于团练们是刚加入,贼军定然不知道有这回事。以多打少,可以必胜。
商议好对策,一众游击们就商议起在何处设伏。傅清听着这些人商议,觉得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这边商议妥当,傅清先派人去查看地形,同时让一众游击大人们先休息。
游击大人们当然开起了会,有些人为接下来的战争感到紧张,有些则吩咐人赶紧做补子。听的那些谨慎派们十分的不快,曾首领喝道:“此时还做这些虚头!成何体统!”
那位兄弟听到有人竟然如此抨击,当即反驳起来,“兵凶战危,我可能下次就为国尽忠。死的时候若是连补子都没带上,岂不是显得朝廷对不起我等。诸位甚是清高,可我乃是个俗人。信的就是这名至实归!”
被如此怼了一番,文人们说不出话来。大家都是读书人,此次湖南各个书院召集大家开会,有不少读书人嘴上说着对逆贼霍崇**恨不得食肉寝皮,却并没有带人来参战。能来的的确是如大旗上所写,抱着‘读书不怕死,怕死不读书’的信念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