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确实该死,小金姐做得对!”岁行云咬牙切齿,眼尾氤氲起凌厉淡红。
李恪昭搁笔,轻叹一声,又取了几册奏报给岁行云看。
原来,群臣对此战如何定论、对司金枝等人该当何等封赏等事宜,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文臣武将中都不乏对司金枝此战手段不认可的人,但他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战术手段过于凶残”、“未留一个活口”这些事,倒不是要抹杀司金枝等人的战功。
以谏议大夫邴席谷为主的文臣们认为:团山一役手段过于血腥骇人,对司金枝、叶明秀及其部属团山屯军可论功行赏,但不宜大肆表彰,否则消息传诸各国,缙国仁义之名将不存。
而以王叔李晏清为首的部分武将认为:争霸乱世无义战,无谓迂腐抱守虚名。但卫朔望、司金枝、叶明秀在此战后期拒绝对手投降,最终一个活口也不留,此举有“嗜杀”之嫌,着实不该表彰提倡,更不能将战报录入战史,以免对后来者造成误导。
总之,朝中两派有异议的文臣武将,意见最终的着眼点都殊途同归,认为卫朔望、司金枝、叶明秀及其所部团山屯军该得论功行赏,但不宜对外宣扬此战详情。
李恪昭身为一国之君,许多事上必须权衡通盘利弊。很显然,站在他的立场,卫朔望、司金枝与叶明秀有功该赏,群臣们的顾虑担忧也有一定道理。
于是这赏赐就有些为难人了。
怎么赏,才能赏得既让有功将士不心寒,又能平复天下物议?这很考验李恪昭这位新君的本事。
岁行云看他犯难,便歪头替他出了个瞎主意:“若不,将大家以私人身份召来遂锦小聚,我在内城单独见他们,与他们说清楚这中间的为难之处,再让他们自己提想要怎样的封赏?”
卫朔望、司金枝、叶明秀,甚至为团山一战提供后方保障的叶冉、卫令悦,都是“自己人”,岁行云相信,只要将其中利弊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