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街道上还要人帮忙呢。
林瑶给臭小子留了半斤桃酥,留了两本小人书,又把从家里带来的绿水壶灌满白开水,有吃有喝,手上有书,顾时东半点也不寂寞。
张翠兰回头,狗儿子还吊着吊针瓶子,咧着嘴在那笑。
大杂院这边儿,公社葛主任带着社员们忙了好几天,公社食堂就要开张了。
食堂就在设在街道办事处的院子里,这是所老式天井宅院,原本是资本家住的宅子,雕梁画栋,一水儿金丝楠木家具,可比大杂院气派多了。
公社食堂的厨房也是以前的老厨房,地方宽敞,灶台都是用砖头新砌的,一口上头放着大蒸笼,用来蒸馒头,一口上头架着刚打的铁锅,用来炒菜,还有口小灶台,上面放着大砂锅,平时炖肉熬汤都用它,靠墙摆着一张长桌,上头柴米油盐,刀具勺子、切菜的砧板一应俱全,柴火也准备的足足的,垒的高高一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葛主任又开始动员社员们,每家每户往食堂送米面。
这也是上头的规定,家家户户不烧饭,吃大食堂。
老百姓家里的米面送到食堂来,一家一户送十斤米,或者五斤面,家里没有白米白面的,用高粱米、玉米面、地瓜面抵也行。
大杂院所在的第二生产队,百十口子人呢,一日三顿在食堂吃,单靠社员拿的这些米面可吃不饱,剩下的国家给补上。
这样算起来,国家政策也是可以了。
这年头家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