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桂花花瓣,当真是如同一件顶级的艺术品般。
“这糕还没打呢,倒好像是精心打过上百次一样,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在场的虽不都是白案好手,起码也是半个行家,大家看得自然不仅仅是外表,而是这背后的惊人手段。
打糕打糕,不打怎么可能让糯米变得更为细腻泽透?
更别说这里面还加了一定比例的高筋粉!可周栋这才只是将桂花叠入面中,就比很多打制后的猪油桂花糕卖相更好,这是不给人留活路啊?
“别愣着,帮我给木槌上油!”
周栋边说边拿起面铲,轻轻将这块足有上百层的面团一头撬起来,然后一手托住这头,另一手斜掌如刀,贴在面案往后一划!
借着一股子巧劲,周栋顺势将面团提起来,空中两臂一错,将其投进了长方形的糕槽子里面。
这种糕槽子很像是马厩里放草料的马食槽,长方形,约摸有三尺左右深,糕团丢进去后,打糕的人就可以用糕槌一下下的用力槌打,目的是让各种糕粉更为细腻且相互融合,这样最后蒸出来的糕口感更佳、而且也更为晶莹透明。
糕打的越地道,透明度也就越高,说明厨师的手艺越高明。
糕槽是经年打糕的用具,一般是用密度相对较小的松木打造,燕项这个糕槽更是用北三省的老松木制成,而且多年使用,糕槽的孔眼缝隙早就被糕粉填满,是绝对不会粘糕的,不像有些新的糕槽,一槌下去,糕粉直接就粘在了槽的底面,老厨子也会头疼。
糕槽是不用担心粘糕,糕槌却要在每次使用前拿猪油抹过,这也是个看似简单其实考验功底的活儿,油抹多了会导致打糕师傅用不上力,油少了糕会粘在槌上,重新起槌比拔萝卜可轻松不了多少,周栋让燕项来抹油,是相信他够专业。
接过燕项抹好了油的糕槌,周栋在手中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