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元宵那天结束,
十六报到准备开学。
参加考试的人都给留了下来,
讲课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数学,反而类似于大乱炖,数理化生的综合题。徐蓁自知成绩不理想,
不敢再说放弃,
老老实实听讲,熬过了六天,每天有种被灌满知识的饱腹感。
撑得一晃脑袋就荡漾着各种符号。
临结班前老师宣布了初九考试的成绩。大家听到安歌的名次,
已经很平静,倒是何明轩往下落到第五,让人吃了一惊。他一直是安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可这回语文跟政治加起来丢掉二十七分,应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何明轩自己并不意外,
春节他和家人去了次香港,和外公那边的亲戚终于见上了面。短短的假期里忙着吃吃喝喝叙离别之情,
连书皮都没摸,
能够保持数理化成绩已经是基础好。
无论是数学竞赛还是试点班,
不是何明轩努力的方向。他父亲在教育局的朋友已经透过风,这次试点班在全国各地招生,录取对象是十五岁以下的少年,
也就是高一学生,
提前参加七月的高考,
再对成绩达标的学生进行复试,择优录取。一中如今的校长进取心强,预先开始了准备。
老实讲,大部分都是炮灰。学习这件事还得讲科学,厚积而后薄发。
在第四名郑志远从老师嘴里报出来时,徐蓁瞪大了眼睛。不过转念一想,那有什么,前三名全给自家这一伙给占了啊,冯超居然考了第二,方辉是第三。她自己也不错,竟排到第九。本来高手过招,越往前越难上升,相对上学期期末考试,算有不小的进步。
老师在讲台上讲,安歌不动声色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竖起的大拇指。
春节里她没喊方辉到徐家一起预复习,心里做好了方辉成绩要掉的准备。没办法,方家伯父伯母自己太会读书,对学习反而不大看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