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在哈佛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会享受诺奖评选委员会的一些优待政策。
\n
就说诺物吧,若是两次诺物得主沈奇推荐哈佛的一位物理学者角逐诺物,而这位哈佛的物理学者确实研究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物理学成果,那么这位哈佛的物理学者在下一年度的诺物评选中会占据一定优势。
\n
如果蒙大拿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物理学者做出了类似的研究成果,即便是沈奇血书力荐,这位老兄也很难获得诺物。
\n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逻辑很直白,最好的大学,最棒的实验室,做出来的科研成果更加可信。
\n
在很多人看来,能进入哈佛或者mit的顶级实验室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n
哈佛为你背书,与蒙大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你背书,效果是云泥之别。
\n
沈奇科研中心在数学、物理领域已具备了国际性背书属性,燕大沈奇科研中心的学者,那就是比京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学者更容易获得名誉与奖项。
\n
沈奇首先接待了皇家物理学家卡尔-斯廷加院士。
\n
“噢,卡尔,很高兴再次见到你,尝尝我们中心的咖啡,我发誓不会让你失望。”
\n
“噢,奇,这是我喝过最棒的拿铁。”
\n
“噢,卡尔,我很乐意推荐我们中心的沙东东教授参与这次的诺物评选。”
\n
“噢,奇,这是你的权力,你有权这么做。”
\n
“那就这么定了?”
\n
“当然,祝沙教授好运。但我更看好沈教授本人。”
\n
“噢,卡尔,如果我再次参与诺物评选,那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