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基因。
\n
随着人类基因组所有碱基对的测序工作完成,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神经类疾病、艾滋病等几千种常见疾病的致病机制已显露无疑,但患者却越来越多。
\n
这是为什么呢?
\n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要搞清楚并解答这个疑问,并给予大众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n
沈奇和他的博士研究生们,将他们的基因组dna样本打断为30~100kp大小的片段,然后在含有银离子的cs2so4密度梯度溶液中离心。
\n
“观察到6个沉降带,密度从低到高依次为l1、l2、h1、h2、h3、h4(l=lower,h=higher)。”韩猛熟练的做着实验。
\n
“其中的h3的g+c比例最高,为h1和h2的8倍,为l1和l2的16倍。”崔华林用h3组分作为探针与人类染色体原位杂交,再与染色体g带图像作比较,得到了一些基础数据。
\n
《基因工程研究项目》的第一步研究阶段的初期工作比较基础、常规。
\n
人类21号染色体长臂的重组率为1cm/mb,而短臂则为2cm/mb。相似的情况也在酵母中出现,尽管酵母基因组比人类的小200倍。
\n
h3组分主要分布在g带的浅着色区,有43%的h3位于近端粒区。沈奇项目组所做的序列分析揭示,h3组分的单拷贝比例为50%-70%,h3,h1+h2和l1+l2所含基因的数量分别占整个基因组的28%、38%、34%,实验结果说明,大量的基因集中分布在人类基因组的有限区域。
\n
沈奇团队的初期实验结论,似乎与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机构所公布的数据没有差别。
\n
这么基础的实验研究,是不可能让五位博士研究生获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