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事权该要如何调整,利益该要如何分配,这都不是在短时间能够拿出定案的事情,而且就算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方案得到各方认可,实施起来必然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只要有磨合,就会有内耗,说不定就会错过北伐竟功的最佳时机!
\n
如今的他,既不是石虎那种山穷水尽、假借尊号、亟待维稳,又不是骤富乍显、迫切向世道证明自己的成功,尊位于他而言,不是更进一步的契机,只是强揽上身的枷锁。
\n
历史上冉闵与慕容儁之间的对话,倒是颇值得咂摸。一个是享恩噬主的奴仆下才,一个是人面兽心的边远夷狄,或僭或篡,彼此指摘,可称笑谈。
\n
不过沈哲子这一点用心,乡人们未必能理解。旧年江东六郡,已经可以据而称尊,如今天下奄有过半,更是实至名归!甚至对于一些江东老人而言,他们会觉得行台目下过于势亢,摊子铺得太大而让他们江东吴人失去新朝主流的位置,从而掣肘用事。
\n
当然这只是沈哲子此前的忧虑,所以才不愿给予乡人更多的话语权,甚至拒绝就此谈论。而如今吴中乡人们却用事实向他证明了,吴乡豪勇,不惧天下窥夺,无惧人物用尽,也必求鼎成江东!
\n
如果说此前沈哲子是作为吴人的领袖,带领吴人群体于世道奋求,那么这一次乡人的表现,则着实让他感受到背靠强大后盾的那一份踏实。未来的他,无论走到哪一步,三吴乡亲都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
\n
吴人群体意志的觉醒,并不在于他们已经领悟到诸夏天威势不可侮的民族大义,而是那种三吴一体、众志成城的强大信心。
\n
而沈哲子无论是作为吴人的领袖,又或者未来的天下之主,对于手下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都该给予足够的正视与正确的引导,而不该提前预设立场、以结果反掐根源,因噎废食,不敢将吴人这一股势力发挥到极致。
\n
以前的他,自诩天下先知,想要统合南北、矢志北伐,而如今的他则是被乡人上了生动一课。经久不见,乡亲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