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已听说无数起公婆、父母训斥妈妈这不对那不对这不好那不好从而引起产后抑郁的事情了。‘月嫂’同样有些人际问题,比如盯不盯着?如何盯着?解不解雇?如何解雇?我如果说她不对,她会不会报复我们?很多时候,父母自己照顾孩子反而是最省心的。”
应笑只是静静地听。
“但是,”穆济生又道,“实际情况并不允许。”他唇角撩撩,“笑笑,我喜欢上你以后,已经学会理解父母了。”
应笑不太好意思,挠了挠头。
“现在已经出现一些改进问题的苗头了,与父母、公婆长期合住大概不是长远之道。我认为,首先,医院应该提供更多支持。我们国家患者太多医护太少,西方那种‘护士们教’的方式并不现实,所以,培训课程非常重要。我也知道爸爸妈妈都比较忙也比较累,生产前的培训课程明年就能上网课了。其次就是陪产假了。这一方面美国非常失败,它们甚至没有规定产妇享受法定假期,一切都看资本家,许多女性生产后就被迫辞职了。不过大公司的福利很好,男性也有三个月的陪产假,叫‘baby
bonding
ti’,这能解决很大问题。当然了,男性意愿也很重要。说实话,我发现啊,请父母、请月嫂之后……大多数的情况下,妈妈没多省心省力,父母、月嫂很多时候承担的是‘父亲’的职责。另外,保证女性职场上的竞争力也同样重要,虽然这很难。最后就是,婴幼儿的托管机构。在新生儿科这个方面,西方国家还是有些东西可以参考参考。咱们国家的小孩子三岁前是在家里的,西方国家很多是送托管机构,六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可以上daycare。daycare有专门场地,faly
care则是在自己家,不过,二者老师全都需要执照,一个老师最多照顾四个孩子,各地的counity
child
care
council也全都会定期培训、定期上课,以及定期检查场所是否安全,老师们一般也有红十字会的急救以及cpr的证书。这些年,我们国家也开始有婴幼儿的托管机构了,但还不够专业正规,目前并无全国性的政策上的指导意见,比如师生比例、安全标准,个别省市有了标准,然而监管也集中于资质审批,而不是全过程监管,绝大多数的省市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