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啊,”萧七七很惊讶,“你不知道啊?”
“知道什么?”
萧七七道:“新生儿科转过来个22周半的超早产儿!!!22周三天也不四天,妈妈的宫颈机能不全。xx镇的一家医院打来紧急求救电话,周医生和主管护师和呼吸科一个医生三个人去镇医院跟转运的。马上就到了!”
“啊……”萧七七是产科医生,与新生儿科几个医生联系很多关系很好,能看到她们的朋友圈,也经常聊,反而知道应笑这个医生“家属”不知道的。
“22周半……”应笑咋舌,“这也太早了吧。”
“是啊,”萧七七说,“还没有一只手大呢,头都没有乒乓球大!皮肤真是‘吹弹可破’,腹壁都是半透明的,脏器位置都能看到……不过我其实也很少见到。幸好咱们这个超早产儿体重不是特别低,可能还是有希望的。如果真的成功救治了,就打破了全中国最小胎龄的记录了。”
“嗯。”
“科室主任是总指挥。”萧七七眨了眨眼,“不过,科室主任好忙好忙。他们科室诊疗的事基本都是秦副主任管。秦副主任你认识吗?特和蔼的一老太太。”“好像,他们决定全科动员,科室主任带领团队,而后成立多个专业小组,比如诊疗小组、母乳喂养小组、营养管理小组、呼吸小组、发育小组、采血/输血小组……专门人干专门事。”
应笑:“哦哦哦哦……”
应笑听穆济生说过,对于这种破纪录的极低体重超早产儿,各医院的新生儿科都会组建医疗团队,有一些是整个科室成立多个专业小组,专门人干专门事,毕竟大家都有专长,比如有的护士擅长抽血,有的护士擅长别的。也有一些新生儿科的重点是控制人数,为防止感染等等采用‘专人专护’,比如组成两个管床医生、两个二线医生、两个护士的医疗团队,专门诊疗这个宝宝,24小时一对一,一个人干所有的事。这样可以减少人员接触、降低感染几率,毕竟22周的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